2015年8月8日,《周口日報》第一版報道《在同一藍天下共享陽光——“周口崛起 教育為基”系列報道之六》。
?
|
|||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市委、市政府把“大教育”列入“五大一強”發展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教育發展納入了周口崛起、富民強市新跨越的總體戰略部署的“大盤子”,落實各項教育惠民工程,建立起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政策帶動讓貧困學子普享“陽光雨露” “當第一個學期的助學金發到我手中時,我的心一下子沉重了好多好多。因為,這不僅僅是助學金這么簡單,這更意味著責任和使命。我更清楚地知道,現在不僅僅是我自己在上學,我更背負著國家和社會對我的期望,我只有更加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國家和社會對我的幫助?!?在周口市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網站上,一篇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文,學子們用真誠的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感恩之心。? 作為財政弱市,我市克服諸多困難,從保障每一位受教育者權益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擴大教育資助范圍,建立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編織了不使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防護網”,在經濟方面保障了家庭貧困孩子的公平求學機會。 在學前教育階段,凡優撫家庭子女,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補貼對象的低保家庭子女,?孤兒、殘疾兒童或父母殘疾的,家庭經濟困難的獨生子女,包括其他因病、災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均可享受“學前教育資助金”政策。資助標準每生每年400元,每名幼兒資助時間不超過三年。2014年,我市發放資金417.12?萬元,共有10428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得到了資助。 在小學和初中,全面免除了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2014年,我市共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價值13567.85萬元,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制學生補助了10898.55萬元,共投入營養餐專項資金38624萬元,使?660102名學生受益。 在普通高中階段,我市建立起以國家助學金為主體、學校減免學費等為補充、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普通高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今年,我市將資助標準調高到2000元。2014年我市共發放高中助學金4342.725萬元,?28952?名高中生在這一資助政策中受益。 在中等職業學校,我市建立了以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免學費為主,輔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措施的資助政策體系。2014年,我市共使用助學金財政經費?1512.375萬元,1萬多名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近2萬名學生享受了免學費政策,使用免學費財政經費2572.77萬元。 對在校大學生資助政策主要有大學生路費、綠色通道、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學費減免,其中主要是以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主。貸款學生畢業后應征入伍或普通高等學校中的全日制本??粕ê呗殻?、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應屆畢業生,到我省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服務期在3年以上(含3年)、服務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學習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含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本金及發生的利息由財政實行代償。 自2013年開辦生源地貸款業務以來,我市已為4700多人貸款4000萬元。 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張國慶告訴記者,由于政策的調整,今年我市生源地貸款可望達到2億元。為了把政策宣傳到位,落實到位,我市把國家助學政策、申報條件、申報程序及資金發放等內容印制成小冊子發放到每一位考生手中。
???為加強管理,確保各項資助政策落實到位,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還在網上公布了投訴舉報電話,要求各相關學校不得偽造資料騙取財政補助,對資助對象進行認真嚴格的審查,確保資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并建立投訴舉報受理制度,使資助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實,讓政策的陽光真正溫暖每一位貧困學生及其家庭。?
?
社會推動?為夢想插上翅膀 如果說一系列資助政策的落實帶動的是貧困生上學難問題的根本解決,那么,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則是形成周口“大教育”強大的推動力。 有研究學者指出,周口市各地捐資助學蔚然成風,形成了關心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為了貧困家庭學子順利進入大學校園,實現人生夢想,我市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集中更大的社會力量,使更多的貧困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 2014年,在市慈善總會、市總工會聯合舉行的金秋助學善款發放儀式上,來自全市的225名貧困學子每人領取了3000元的助學金,截至去年,周口市各級慈善機構已確定救助1857名貧困大學新生,發放善款621.1萬元。 2014年,有53名市直貧困大學新生領到市總工會資助款3000元,全市其他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陸續得到資助,2003年至2014年,全市各級工會組織累計籌集助學資金2675萬元,救助困難職工家庭大學生7800人。 2014年,由團市委舉辦的2014年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上,全市90名寒門學子代表每人獲得3000元助學金。 2014年,市工商聯2014年度光彩圓夢助學活動善款發放儀式上,周口市728名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受到捐助。 …… 2014年,我市僅慈善、工會、團委、工商聯、殘聯等系統就投放各類資助金1328.7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達3927名。 全市各地愛心企業家、知名人士關注教育發展,紛紛為教育慷慨解囊、捐資助學,2014年全市吸納社會資金2000多萬元。太康、鄲城等縣成立教育發展協會,設立教育獎勵基金。 收藏家何超自己致富后,不忘回報家鄉,22年來,他先后向扶溝縣聾啞學校捐款380多萬元,資助學校建校,幫助孩子生活。 一組組數據見證著社會各界對貧困學子的愛心,一件件善行義舉助力著周口“大教育”的輝煌。 “幾乎所有考上大學的“窮孩子”都順利踏進了大學的校門?!笔薪逃志珠L張學成告訴記者。 為了讓真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到幫助,我市規定,由學校根據貧困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報名申請救助,而后市總工會、市慈善總會聯合審核材料,再派人分組入戶調查核實,根據調查核實情況,最終確定被救助貧困大學生名單。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年我市高招錄取喜訊連連,取得歷史新突破,為了不讓他們中的貧困學生為學費犯愁,除了國家政策性資助外,我市社會各界早已積極行動起來。 7月7日,“周口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正式啟動,周口團市委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征求活動實施意見; 7月15日,周口市工商業聯合會2015“圓夢行動”動員會舉行,號召全市非公有制經濟愛心人士富而思源、奉獻愛心; 市慈善總會計劃從今年“扶貧濟困一日捐”活動接收善款中拿出30萬元資助市直100名大學貧困新生; 7月13日,2015“圓夢女孩志愿行動周口行”啟動…… 在捐資助學的濃厚氛圍推動下,一筆筆善款匯成愛的洪流,為一個個寒門學子通往大學的道路上插上了一雙雙助飛的翅膀。 精神助學??呵護留守兒童成長 “這個地方真好玩,以后我要天天來?!蔽魅A縣址坊鎮址坊村留守兒童小偉給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電話,向他們描述村小學剛剛落成的“留守兒童親情港灣”。像這樣的“留守兒童親情港灣”,在我市已經建成20個。 “親情港灣”是一間活動室,配備了電話、電腦,由村小學任課老師負責管理。老師每月進行一次家訪,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況,從心理、生活上給予他們幫助。在老師的指導下,留守兒童每周與父母通一次電話,每月給父母寫一封信,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我市有留守兒童60多萬名,約占農村兒童總數的38.9%,留守兒童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我市從實際出發,探索創新資助的平臺和載體,使留守兒童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關愛、呵護,讓他們健康、快樂、平等地成長。 市婦聯啟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愛的行動”。全面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開展“走百村、進千戶、幫萬人”為留守兒童建檔立卡活動,為留守兒童體檢、心理健康咨詢、安全知識講解,組織愛心志愿者與留守兒童“一幫一”結對子。 市教育局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爭當愛心爸爸媽媽”活動,要求每名黨員干部幫扶對象為1名或1名以上貧困留守兒童、孤兒、病殘兒童及家庭貧困兒童等。每位“愛心爸爸媽媽”要經常對幫扶對象開展幫扶活動,并認真填寫幫扶記錄。 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周口市關工委、市文明辦、團市委、市婦聯、市教育局、周口報業傳媒集團、周口廣播電視臺7家單位聯合開展周口市“關愛留守兒童、城鄉孩子手拉手”活動。 社會機構、行政企事業單位積極搭臺,黨員干部、社會大眾積極參與,給留守兒童帶去的不僅是精神上的資助,也為周口“大教育”的明天做好了準備。 淮陽縣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校長朱秀霞含辛茹苦,不惜舉債百萬元創辦“留守兒童之家”,15年青春化作無盡的愛,歡樂著農村留守孩子們的童年生活,用心、用愛、用情為獨塘鄉的千名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溫暖的天空; 鄲城縣實驗小學教師王西梅多年來堅守鄉村,把留守兒童帶到家里同吃同住,用微薄的工資資助他們吃飯、穿衣、求學,被譽為“留守兒童的最美媽媽”。 一批可敬可佩的好人經媒體報道后走進公眾視野,正是她們的自覺行動,影響和帶動了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自發行動。 人生關鍵處的幫助,點燃的是一生的希望。給予青年學子的資助,燃起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民族的希望。在市委、市政府優先發展“大教育”的感召下,我們深信,明天的周口“大教育”必將是一幅普惠民生的精彩畫卷,未來的周口教育事業必將迎來新的跨越。 |
原文鏈接:http://www.zhld.com/zkrb/html/2015-08/08/content_169005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