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山西省榆社縣農民陳東生(化名)得知兒子高考考了高分,因擔心交不起學費而服毒自殺。6月28日,山西翼城縣唐興鎮南官莊村農民李海明,眼看女兒高考達到二本錄取分數線,也因為擔心交不起學費而上吊身亡。
短短10天之內,兩名被子女的學費問題極度困擾的父親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面對這兩起慘烈而沉重的悲劇,我們真不知道還能說些什么。有人做過一個不盡準確的統計,從2001年到2005年,類似的悲劇在全國已經出現了20例。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對這類一再發生的悲劇痛心疾首,都會為這些艱難困苦的同胞的非正常死亡掬一把同情之淚。
6月26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一周前山西農民陳東生自殺事件詢問教育部的意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深表同情”,同時認為“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因為“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中心的包括獎、減、貸、助、免等一整套資助困難學生上學的體系。特別是現在加上‘綠色通道’政策,可以負責任說,每一個考上公立學校的學生都能夠順利入學”。新聞發言人的講話言猶在耳,僅僅兩天之后,山西農民李海明就因不堪子女學費壓力而自殺,“不應該發生”的悲劇再次發生……
的確,既有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中心的一整套資助困難學生上學的制度體系,加上以保障學生“無論有錢沒錢先入學再說”為目的的高?!熬G色通道”政策,教育主管部門是可以負責任地說“每一個考上公立學校的學生都能夠順利入學”的。早在三年前的這個時候,教育部就下了死命令,要求各高校必須設立“綠色通道”,并在發放新生錄取通知書時,必須寄送有關對貧困生資助政策的介紹材料,以解除貧困學生入學前不必要的擔憂,確保新錄取的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嚴禁“任何高校以任何理由拒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所以,盡管人們對屢屢發生的“學費悲劇”悲憤不已,但也基本認同教育主管部門和一些高校多次宣講的一種解釋:“學費悲劇”之所以發生,一是因為高昂的學費大大超過了貧困學生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因為貧困學生家長對國家資助困難學生的政策了解不夠,不知道即便自己一分錢沒有,孩子也可以在“綠色通道”政策的保障下順利入學。
在6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再次表達了這個意思:希望媒體大力宣傳國家有關資助高校貧困學生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使社會各方面特別是考生和家長對此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當然不能把“學費悲劇”簡單輕巧地歸結為“宣傳不夠”,但在目前看來,在加強宣傳方面,的確有許多具體的工作可以立即著手進行,而且可望收到實際的效果。
除了高校在發放新生錄取通知書時,必須寄送相關政策資料外,高考考生所在的高中學校,以及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都有責任認真向學生和家長宣傳有關政策,告訴他們只要被大學錄取,就絕對沒有因經濟困難而不能入學的道理。在媒體宣傳方面,在每年高考前后的一段時間,各地晚報、電視臺直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都有必要在黃金版面、黃金時段大量刊播有關報道和公益廣告,給全國的貧困學生家長吃一顆定心丸,讓他們相信,在國家資助政策和高?!熬G色通道”的保障下,無論自己家里多么困難,孩子都一定能夠順利入學完成學業。
一定要讓“綠色通道”政策家喻戶曉,發生在農民陳東生、李海明身上的“學費悲劇”,絕不能再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