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介紹:
陳宜閃,女,21歲,中共黨員,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法學專業,07級法學三班班級學習組織委員,08級法學三班帶班黨員,曾任院法學社演講辯論部部長,院《法律評論》主編。進入大學以來,陳宜閃同學一直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樂觀自信,勤奮努力,積極進步,力爭上游。不僅在學習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更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贏得了周圍同學的諸多好評。并先后獲得校第二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校“五四”征文活動三等獎 ;獲院“十佳大學生”稱號;獲院“優秀團員”、院“三好學生”等稱號;院第三屆“奮進杯”演講賽優秀獎;院第四屆“奮進杯”辯論賽優秀辯手稱號;并曾在中國第十屆科協年會做志愿者;參與了文法學院“赴原陽攜手留守兒童”及暑期赴南方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
一、在困難中成長 隱忍向前
在上大學之前,對于陳宜閃來說大學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并不是成績不好,而是大學期間的高額學費使她望而卻步。陳宜閃家在農村,家中生活原本清貧但也溫馨??墒?,八歲那年病魔奪走了她的父親,之后,家中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她母親的肩上。陳宜閃的母親很要強,所有的艱難都自己一人扛著,從不在孩子們面前說苦說累。然而,在陳宜閃高二那年,多年辛勞的母親卻因病永遠的離開了她和僅十四歲的弟弟。此后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她都無法接受她和弟弟成了孤兒的事實,那年她十六歲。行路難,但人生之路誰都要走,生活總得繼續,作為弟弟的依靠,她必須得堅強。父母走了之后,陳宜閃就和弟弟隨著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
當陳宜閃拿到農大通知書的那天,喜憂參半。2007年9月份,當她帶著湊出來的生活費前往河南農業大學報到時,學校寬容地接納了她,為她開辟了“綠色通道”,她終于正式地走進了河南農業大學。接著,她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并代表全校的受助學生表明了誠信貸款,誠信還款的決心,被《大河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大學期間,除了在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上工作之外,她還在校外找了兼職,像話務員、促銷員等她都做過。加上學校的補助和獎學金,她幾乎沒有向家里要過生活費,她用自己的雙手證明自己能自力更生,自己可以養活自己。雖然每份工作都會很辛苦,但她卻收獲了很多。“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困境面前,她一直以一顆堅毅、樂觀、自信、感恩的心克服困難,化苦難為力量,熱愛生活,珍視生命。
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校期間,在學校領導和院團委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陳宜閃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并于2010年6月20日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她的心永遠是上進的,她隨時都在督促自己要自強不息。在組織的悉心培養下,陳宜閃認真按照黨員的標準完成組織分配的各項任務,并擔任了08級法學三班的帶班黨員。她積極協助老師組織和帶領學弟學妹們學習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圍繞培養優秀接班人這一中心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學習、討論活動,在提升大家對黨的認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在工作中,她認真負責;在生活中,她勤儉節約。在老師心目中她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好學生,在同學心中她是真誠奉獻的益友。她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自己的明天,更帶動周圍的同學學習誠信、感恩、樂觀自信、自強不息。“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并帶動周圍同學一起進步”是她一貫追求的目標。
三、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在同學們的眼中陳宜閃是不幸的,八歲喪父,十六歲喪母。但在大家眼中陳宜閃又是幸福的,因為她在艱辛曲折的社會大學中領悟到了一些大家都不曾領悟到的人生真諦。她從未因家境貧困而憐憫自己,也沒有為過去流淚與悲傷;她更絲毫不會去嫉妒那些從未經歷過類似她的痛苦的人們,因為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正在讀第一本書的第一章第一行,這本書的頁數是無限的……’,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提醒我未來都是自己創造的”,陳宜閃如是說。往昔已逝,靜如止水。她始終相信生活圖景應該靠自己來描繪,經歷風雨之后的彩虹才會更亮麗。
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在獲得兼職辛苦奔波的同時,陳宜閃并沒有忘記自己求學的本質——學習。在校兩年間,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共兩次獲得了2008至2009學年、2009至2010學年的國家勵志獎學金,2010年一次性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在學習工作之余,她還積極參加校、院活動和社會實踐,并獲得校“五四”征文活動三等獎 ;獲院“十佳大學生”稱號;獲院“優秀團員”、院“三好學生”等稱號;院第三屆“奮進杯”演講賽優秀獎;院第四屆“奮進杯”辯論賽優秀辯手稱號;獲校第二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并曾在中國第十屆科協年會做志愿者、參與了文法學院“赴原陽攜手留守兒童”等社會實踐活動。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陳宜閃始終相信,有耕耘就必有收獲,只要肯努力、負出,就必定有回報。她會微笑著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踏踏實實度過在農大的每一天!
陳宜閃獲得的獎項及榮譽:
學習方面獎項:
2007年獲國家助學金;
2008年獲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助學金;
2008至2009學年度國家勵志獎學金;
2008至2009學年獲院“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2009至2010學年度國家勵志獎學金。
工作及參加活動方面:
2007年獲院新生辯論賽“最佳辯手”榮譽稱號;
2007年隨校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赴原陽“攜手留守兒童”活動;
2007至2008學年度獲“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2008年獲院第三屆“奮進杯”辯論賽“優秀辯手”稱號;
2008年獲院第三屆“奮進杯”演講賽優秀獎;
2008年曾在中國第十屆科協年會做志愿者;
2008至2009學年度任法學社演講辯論部部長;
2008至2009學年度任《法律評論》主編;
2009年在我校“五四”征文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2009年獲院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思想政治方面
2009年獲院“十佳大學生”榮譽稱號
2009年6月20日成為中共預備黨員;
2009年擔任08級法學三班帶班黨員;
2009年被評為河南農業大學第二屆道德
Copyright(C) 2019 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 版權所有
通訊地址:鄭州市正光路與眾旺路行署國際廣場E座3樓 郵政編碼:450008